賴清德同框徐榛蔚親視馬太鞍堤修復進度 明年將打造「超級大堤」

賴清德總統二度下鄉,與花蓮縣長徐榛蔚首度同框視察馬太鞍堤防與深水槽修復,立委傅崐萁也陪同視察。(圖/引用自供訊直播)
賴清德總統二度下鄉,與花蓮縣長徐榛蔚首度同框視察馬太鞍堤防與深水槽修復,立委傅崐萁也陪同視察。(圖/引用自供訊直播)

花蓮光復鄉歷經洪災至今已第13天,總統賴清德今再度南下勘災,這也是災後首度與花蓮縣長徐榛蔚並肩視察救災現場,立委傅崐萁亦同行。三人共同前往馬太鞍堤防及深水槽了解修復情形。賴清德特別關心此次災情是否與「開口堤」設計有關,以及後續整治進度。對此,水利署回應指出,預計明年4月前先恢復原有土堤,後年年底前將興建「超級大堤」,以強化防洪能力。

賴清德此行為災後第二次下鄉視察,他下午首站前往馬太鞍溪,了解堤防與深水槽修復狀況。根據水利署簡報,目前已完成三層防護,將加速馬太鞍溪疏濬作業,目標於明年底前完成600萬方土方清運,確保河道深度達五米,提升防洪安全。

水利署並說明,馬太鞍溪上游仍有約兩億噸土石量,未來仍可能持續沖刷下移。為長遠防災考量,將規劃穩定的水流槽道,下週二預定與疏濬廠商簽約,依行政院指示推動系統化治水方案,同步研議堰塞湖風險下的安全設計,確保十年至二十年內防洪穩定。

針對外界質疑「開口堤」是否為洪災主因,賴清德也當面詢問相關單位。水利署回應,全台共有24條主要溪流設有「開口堤」共65處,目的在於分擔市區排水並減輕堤防壓力,強調此次淹水並非開口堤導致,而是因多處溢流造成堤防掏刷損毀。為避免類似災情再發,水利署將於明年汛期前完成至少300處清理作業,努力達到500處整治目標,恢復至百年防洪頻率標準。

此外,水利署也透露,未來馬太鞍溪右岸將比照鳳林地區建構「超級大堤」,該堤防寬達50公尺、長約5公里,將與左岸高度一致,形成對稱防線。工程將分階段進行,明年4月先復建舊有土堤,後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超級堤防建設,以確保地方長期防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