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林口中古屋沒請示 爸怒喊「會套一輩子」:賠錢違約都要退

2023-05-03 17:21  作者 / EBC地產王

勸人買房,大可不必?一名網友感嘆,一位朋友打算買房,不斷徵詢他的意見,他也熱情陪對方找房、看房,好不容易在林口挑到滿意物件,也用理想中的價格成交,沒想到朋友的爸爸得知後卻翻臉,要求朋友就算賠錢也要解約,讓他極度錯愕。

該名網友在PTT感嘆,朋友已出社會10多年,月薪10萬多元,偶爾有額外獎金,平時住在家裡,靠走路上班,不僅不用負擔房租,連交通費也省下來,加上平常生活沒什麼大筆開銷,存了不少錢,但對方鮮少進行投資,不敢買指數型基金,也不敢投資股票,只靠爸媽幫忙買美元保單進行理財。

由於近2年來通膨有感,朋友認知到房地產易漲難跌,還可開槓桿後,才對投資房產燃起興趣,希望找到有增值空間,還可收租的物件,原PO也非常熱心,假日經常帶著對方四處看房。

不過,朋友的爸爸先是嫌新北二重左岸預售、新屋整體條件不夠好,又抱怨江翠北側DE區離殯儀館太近,再來則是擔心板橋30年電梯大樓、北市大安區40年老公寓翻修費用過高,通通都不滿意。

而原PO近期發現一個位於林口特區前段、步行可達捷運站的中古物件,採光格局都不錯,屋況也良好,不用整理就可直接出租,整體來說非常優質,就趕緊帶著朋友一同前往看屋。

倆人對物件都相當滿意,隔天便用社區一年前實登最高單價,加0.5成下斡旋,大約是屋主開價的93折價格,仲介雖然一度表示出價太低很為難,但在友人堅持不加價,甚至放話退斡旋的情況下,仲介費了一番功夫,才終於讓屋主點頭答應出面談。

原PO考量以往看房時,朋友都要先問過爸爸意見,便提議找爸爸一同前來,但朋友認為「每次都要問爸爸,一輩子都買不到」,強調只要堅守底線一毛不加就沒問題,若價格真的談不攏,沒買到就罷了。

▼朋友想買房,對方爸爸卻頻打槍物件。(示意圖/pixabay)

結果仲介讓利拚成交,決定不收買方服務費,來促成雙方的價格共識,朋友順利買到房子後,卻開始焦慮,擔心得斡旋金額就買到,恐怕是買貴成了盤子,但原PO認為,一坪40萬元的價格合乎行情,且以貸款8成,每月房貸本金、利息還款約57K,扣掉預期租金收入每月30K,也才占朋友月薪4分之1,是非常合理的範圍。

沒想到,朋友的爸媽得知後竟臉色大變,批評林口過度開發,房價已難上漲,且物件地點離三井Outlet走路僅3分鐘,距離太近恐有塞車問題,並擔心房子若租不出去,勢必得自己搬過去住,如此一來根本是捨近求遠,與現實背道而馳,與其被套牢一輩子,不然斷尾求生,要求朋友將房子退掉。

原PO對此感到不可置信,認為即使等到交屋後立刻轉賣,契稅、代書費、服務費等規費加一加,也不可能賠到一成總價那麼多,希望朋友三思,但對方看到銀行鑑價沒到買價,又更加焦慮,再度加深想毀約退定的念頭。

這一連串的事件讓原PO無奈的說,原本以為協助友人找到好標的,會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沒想到卻造成對方失和,甚至可能賠上一成房屋總價,讓他終於理解為何一般在買房時,親朋好友大多數會站在阻止的那一邊,只幫忙擔心買貴、被詐騙,「畢竟幫助你買到,也沒什麼好處,反正沒買到,日後更貴、或買更遠、或買更小,都是你的事」。

▼最後好不容易買下林口中古屋,朋友卻打算賠錢違約。(示意圖/pixabay)

對此,網友們也紛紛搖頭,表示「重點是爸寶,不要碰」、「聽到他說覺得未來不會上漲就別再勸了,以後被當壞人」、「就算真的漲了,遇到瑕疵也會怪你推坑,怎樣都能嫌」、「勸你別扯這淌渾水,有功沒賞,弄破要賠」、「一成都認賠噢,天才」、「這種沒擔當的最好別給他投資建議,賠錢絕對怪你」、「之前和朋友聊到我有在投資股票,她問我有沒有穩賺不賠的,聽到後直接微笑說沒有」,並直言「某些銀行就是跟不到行情」、「銀行鑑價很多種,落差也很大,不同銀行鑑價就有差距了」。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往下看更多】
家裡送透天厝「準岳父超嫌棄」 開口討400萬聘金買新房
男友媽幫買同居用品噴2萬 她拒AA遭罵不要臉
她獨扛家電裝潢!準婆家「不給登記名下」還狂催生:一定要男的

也許您會感興趣


台灣每戶平均資產1359萬 「為何我沒有?」 他揭:錢已變成喜歡的樣子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2022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每戶平均資

2024-04-30 15:47

基隆房價不科學!他點出7因素:有股淡淡的哀傷

根據最新公布的全國房貸負擔能力指標,只剩基隆市、嘉義縣落

2024-04-30 10:01

斡旋失敗只退一半 他傻眼 房仲:直到找到想要的

向房仲買房通常會先「下斡旋」,讓房仲更有底氣與鬥志跟屋主

2024-04-29 16:29

平均薪資漲了「每月5.8萬」 專家:追房價仍望塵莫及

日前政府公布去年台灣人平均月薪5.8萬元,年增1.42%

2024-04-29 14:13

他曝賣房1邏輯「爽賺1900萬」網笑:難怪我們這麼窮

許多人靠投資不動產獲利,運用融資槓桿,等增值轉手獲利。有

2024-04-29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