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大法官會議時期,曾有多達5個缺額的情況,但仍然保留了10名大法官。針對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表示,因11月將有7名大法官卸任,目前尚未確定何時補齊缺額,但在這段期間,大法官仍有可能做出影響人民權利的憲法裁決。她希望審判過程能夠更加嚴謹,以確保裁判的多元性、公正性、專業性。
司法院援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4條,指立法委員總額是以實際報到人數計算,翁曉玲對此表示不以為然,認為立法院的情況與大法官總額相比並不適合類比。她強調,立法院總共有113位委員,即使有缺席也不可能變成57人,因此將兩者相比是不合理的。
目前有138件案件在憲法法庭公告受理,但一年平均只有20件判決出爐,翁曉玲認為司法院的說法誤導了民眾。她強調,國民黨並沒有耽誤人民的釋憲聲請,而是希望大法官能夠好好進行裁判。如果賴清德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名單無法通過立法院審查,就應該重新提出並尊重人民的意見。
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認為,大法官應獨立於黨派之外,並應該限制政府權力以保障人民權益。他提到過去多個案例表明,大法官即使沒有民意基礎,也能作出公正判決,例如肇事駕駛強制抽血案、台義親權案等。莊瑞雄呼籲司法院應該向社會解釋其立場。
立委陳俊宇則提到,過去因釋憲門檻過高,導致許多人民權益無法得到解決。現在如果將門檻提高,可能會影響判決的進度。司法院副秘書長黃麟倫則回應,調降表決門檻是根據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的建議。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質疑,如果大法官多數迴避或請假,可能只剩5人出席,依現行規定,3票就可以作出判決。他以2024年憲判8號判決為例,批評部分大法官對羈押要件理解不清。他質疑37名死刑犯中,是否有人符合羈押條件,若不符合就只能釋放,這會對法務部和法院造成困擾。
立委羅智強也提出,如果大法官迴避或請假後,最終只剩下1人進行裁判,這樣的情況應該引起討論。他認為司法院應該感謝翁曉玲提出修法,來補上這些漏洞。此外,羅智強也批評「大法官不需要民意基礎」的說法,並表示政府機關的釋憲申請受理率為100%,而人民的受理率則為9成,顯示憲法法庭可能成為民進黨的工具。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強調,過去從未出現過「極端案例」,例如只有2、3位大法官進行裁判的情況。但她警告,如果藍白不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未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極端狀況,並批評藍白陣營的立場「包藏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