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蹤一月的秦剛7月25日晚上被免去中國外交部長職務,由王毅回鍋擔任。秦剛缺席既定行程以來,有台灣媒體照抄海外華人推特上流言,謠傳的內容不管多荒謬都不加檢證地收錄。最誇張的是自由時報與新頭殼,有推特推文截圖大陸外交部官網「主要官員」頁,上面沒有秦剛,便宣稱秦剛已被官方除名;兩家媒體也跟著拿截圖拿來當作秦剛離職的鐵證,記者沒有查一下該部官網,外交部長另有專頁介紹,本就不與其他官員同列。
大陸官方首次交代秦剛動態時,其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秦剛因健康因素不克執行公務,這理由也太平淡,難阻各方揣測。就算政壇動態相對透明的台灣,這類理由常被拿來遮蓋真相,例如徐國勇因健康因素於去年12月請辭內政部長後,便轉往民視主持電視政論節目,然後還表態要參選立委,似乎台灣節目的口舌活動與繁忙的選舉運動,有助於政治人物恢復身心健康。
真正因為健康而辭職不是沒先例,我曾於菱傳媒專欄談「安倍光芒的真相:『政治報廢品』二度拜相」,日本前首相安倍二度辭職時官方宣稱是潰瘍性結腸炎復發,他2007年首次下台也歸咎於同一疾病。即使明確公布病名,仍有醫生具名在日媒指出,根據慶應義塾大學醫院檢查,查無與潰瘍性結腸炎有關的血液反應;醫療團認為是功能性胃腸道障礙,也就是身心病,而非日本官方說的器官器質性疾病。
秦剛是否有病,陸方有智庫說與安倍類似。秦剛升得太快,身心壓力像滾雪球一樣生病了。秦剛升官如噴射機,即便陸方外交圈稱之為天之驕子的王毅擔任副國級的國務委員時也近65歲了,秦剛在56歲擔任外長之位,僅不到3個月便擔任國務委員,位居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而王毅是擔任了外交部長5年後才擔任國務委員。在此之前,秦剛2021年7月赴美就任駐美大使,不到1年半便接王毅外交部長的位置,從副部長、駐美大使、外交部長、國務委員兼任外交部長,這段從副部長到國家領導人的路程,王毅走了10年,秦剛不到2年。秦剛官符如火,中共涉外智庫早就有聲音,中美新變局下,外交部沒創新人才,所以年輕人秦剛上外交工作,沿著扛重任同時本應退下的王毅更上一層,以69歲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外事委員會主任。王毅的升職也是破例,之前楊潔篪接任類似位置時才63歲,戴秉國任職時則是64歲。王毅與秦剛的官路奇遇,要不中共外交圈青黃不接,要不就是沒有足以獲得習近平信任的其他人。
如果是身心病,秦剛復出有望,儘管身心病讓人有刻板印象,被認為意志力薄弱,但以安倍為例,經過長期修養、在專業協助下關照自己身心與政治環境,沉澱思考自己的政治作為,復出時神采與政治斬獲相得益彰,奪回首相後氣勢遠勝於他第一任。秦剛是否真生病,目前沒足夠可驗證的資訊,但推特謠傳的私生子,證據只是鳳凰衛視女主持人曾公開的一張與她與小孩的合照;有的謠傳與洩密有關,更是把繁瑣軍事訊息當成是家人可以口耳相傳的素材。或者有些報導結合兩者,發展成是中共軍方內部劇變、秦剛被說成是中國在美國間諜網最大情報頭子,瞬間台灣不少媒體和專家都成為法輪功的大紀元。
美國國務院口中的中國外交第一把手王毅回任外長,老將回鍋很特別,此外他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兼外長,這樣的規格罕見。之前唯有1993年錢其琛以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1976年黃華以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當時錢65歲、黃63歲,都比近70歲的王毅年輕。中共建國之初,也有周恩來與陳毅以總理、副總理兼任外長,陳毅56歲、周恩來51歲,都出於英雄出少年的大革命時代。
不管秦剛是體力不夠,還是被劇烈的工作壓垮,或是真有諜報與風月的故事,大陸外交主角是王毅。從2013年接任外長至今,王毅是大陸對外主將,他早是外交圈的傳奇,外交生涯裡對日外交的成果是大陸少見的成就,一向保守的日本外交文官,圈內暱稱王毅為中國王子,欣賞王毅身上與「土共」不同的貴族氣,堪比一般日本中產階級仰望而不可及的慶應義塾大學內部生,那些從慶應義塾幼稚園,一路念到大學部的財閥與政治家族後代。日本文官對王毅的觀察,在王毅擔任國台辦主任時,曾告知台灣官員,國安局也獲知類似觀察。
我曾在專書裡寫下某次我與王毅的會面,極少人參與,所以雙方便裝,王毅穿著深色的POLO衫,深褐色尖頭短靴,不知是鱷魚皮或是鴕鳥皮。話題嚴肅,但他神態語言頗揮灑不緊繃,印證大陸智庫學者的評論,「王毅沒有陳雲林的土霸味,多了些時尚氣味」。
當時我帶著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的要求,要陸方改正不良現象。那兩年大陸訪台的省市團太浮誇,一個省一窩蜂來個10幾20團,共有數百甚至上千人,到處與台灣地方政府、工商團體簽MOU,有的沒實惠,或者財大氣粗姿態傲,常常一個月就有兩個省市同時在台灣活動,臺灣人民觀感不好,賴幸媛要求在未來的6個多月最多就只能來5團。這要求有點強人所難,沒想到王毅一口答應。我在書裡輕描淡寫,著重在賴幸媛與王毅面對台灣社會觀感時頻率相近,眼光遠。但更令我訝異的是,王毅當下爽快承諾所展現的魄力與政治實力。那時美國外交圈不管共和黨或民主黨,都戲稱國台辦是北京權力的邊緣,其辦公室地理位置象徵地呈現其權力位置,但省市團來台,涉及大陸地方諸侯的政績,多少要員想藉機來台玩玩,遑論這其中的商機,例如大陸特定旅遊業者寡佔了專業人士來台的旅行業務,這些業者與中央特定機關、地方要員都有牽扯,王毅竟然一聽聞這議題就立即決斷,不在乎偌多糾葛的利益。若說國台辦是權力外圍,當時的國台辦主任政治實力卻足以協調諸侯。
從國台辦到外交部,是時勢給了王毅發揮的舞台,也是王毅的能幹創造了局面,所謂外交官女婿派,在中共官場不只一兩位,但王毅突出,在涉外場域的揮灑已超越其家世背景的可能奧援。他英語沒有日語好,沒有擔任英語國家大使的資歷,卻能從國台辦主任直接任職外交部長,是特例也是他能力與成就壓過他人。
馬英九政府的陸委會對王毅的觀察是,在他的領導下,國台辦講究效果、務實,呈現和以前不一樣的工作風格,的確創造了成果。王毅務實,他專注於在難局裡找解方,也專注解析對手的話語、領悟對方思維,從中擷取他可以運用的工作方法,靠近對手或把對手拉近。
擔任外長的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互動裡,王毅控管分歧的話語:可以合作的立即合作、可以協商的就協商以便推進合作、有根本差異的就擱置管理。這主張後來也成為布林肯常提的論調,被美國智庫專家葛萊儀稱為「三個籃子」。在與布林肯相互引領的過程中,王毅的靈活和務實定調了美中兩國前進的路線圖,這軌跡很明顯。近70歲回任外長,大陸一下子找不到如他能幹的人,王毅壓陣大陸涉外事務業務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