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訪美國前,柯文哲再度重申自己反對國民黨提出的「下架民進黨」、「非綠聯盟」論調,甚至表示下架民進黨「難道換國民黨上來貪汙腐敗?」對國民黨的否定之詞,相信會讓藍營內仍存有「藍白合作」期待者,有澆了一頭冷水之感。到底柯文哲是怎麼想的?恐怕不只是爭取論述主導權,或者藍營部分人士認為,柯文哲骨子裡仍是偏綠這麼簡單。
要說與民進黨合作的經驗,當今政壇大概沒人可和柯文哲相比。曾自稱「深綠」、「墨綠」的柯文哲,對民進黨的作風當然知之甚詳。對於其他政黨或者無黨籍人士,民進黨要的從來不是「合作」而是「繳械」,因此當柯文哲、時代力量等被認為是「小綠」或「側翼」者,一旦想走自己的路,民進黨就會毫不留情的與之割袍斷義。時力之被裂解,柯文哲與綠營劃清界線,皆是為此。
以柯文哲之精明,當然不可能在有此經驗下,仍對民進黨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自己的「聯合政府」、「團結台灣」口號能獲得民進黨認同。說穿了,柯文哲的算盤,恐怕已經打到了「無法當選總統」之後了。
經過九合一選戰的慘敗,2024對柯文哲和民眾黨,都是重要的一戰。儘管很難有其他政黨能挑戰柯文哲「第三大黨」的位子,但從政治版圖看,這個第三大黨和第一、第二大黨有很大的一段距離。無論是柯文哲或者民眾黨,如果仍只能保持現有的立委席次,而無法撼動政治版圖,影響力都會十分有限。
對柯文哲來說,他戰略目標的「上策」,當然是希望在總統選戰中突圍當選。柯文哲知道,即便結果真的如此,民眾黨立委選舉選得再好,也斷無可能把行政權「一盤端走」;但手握行政院長任命權,無論立法院多數黨是藍是綠,都不可能把他的任命權視為無物,必須某種程度和柯文哲合作。如果立法院是「三黨不過半」,那麼柯文哲的選擇權就更多了。可以說,所謂的「聯合政府」之議,柯文哲只是把本來迫於政治現實、不得不做的事情,拿來當作「主張」而已。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迄今為止,柯文哲的總統民調支持度始終在20%上下游走;雖然成功穩住賴清德的領先地位,但要談當選總統,仍是遙不可及,甚至很大的機率,只能夠「排名第三」。如此一來,最後總統寶座,仍是不歸綠,即歸藍。
但柯文哲無法當選總統,不代表民眾黨和柯文哲就沒了見縫插針機會。只有在賴清德當選總統、且民進黨在立院獨力過半,或者國民黨候選人當選總統、且國民黨在立院獨力過半情況下,柯文哲和民進黨才會被邊緣化。如果總統、立法院呈現「分裂投票」,甚至是「三黨不過半」結果,民眾黨就將會成為關鍵少數,從而也加大柯文哲的政治權力空間。
倘若「三黨不過半」真的在立法院發生,那麼誰能獲得民眾黨支持,就能夠獲得穩定多數。過去曾有許多報導指出,柯文哲最希望擔任的職務,並不是總統,而是行政院長。在此情況下,「行政院長」寶座瓜熟蒂落,落入柯文哲之手,也不令人意外。一旦成真,柯文哲此時的「聯合政府」之議,就成了「先知」的預言了。但其實這不算是先知,只能說是柯文哲的政治盤算就是如此。
與總統勝選政黨成立聯合政府,甚至出任行政院長,看似是柯文哲政治盤算的「中策」,實則是他最可能一心所向的政治目標。國民黨和柯文哲合作意願再高,也不可能禮讓他參選總統;如果早早許諾他出任行政院長,反而成了政治分贓,可能適得其反。更何況以現在的選情來看,國民黨勝出的機會越來越渺茫,柯文哲何必獨沽一味,和國民黨一起喊「下架民進黨」、「成立非綠聯盟」?
對柯文哲來說,最壞的結果,是藍綠都能獨力「完全執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在這場總統和立委選戰裡,柯文哲最起碼要讓選民「分裂投票」,如此才能讓民眾黨產生實質影響力。因此可以預見,除非國民黨真的能開出「無法讓柯文哲拒絕的條件」,「藍白合作」的機會都已越來越小。而柯文哲的選戰策略,很大機率會試圖當「領先者的絆腳石」,因為唯有削弱最大黨,對柯文哲和民眾黨才能利益極大化。